文/艾丁心理 胡炜
见诸行动最初的意义出现在佛洛依德1914年的经典著作“记忆,重复和修通”中。他认为,来访者不记得任何ta所忘记和压制的事情,但却把它们付诸行动了。也就是说人们不是以记忆的方式而是用行动的方式重现了事件,当然意识上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在重复。
举个例子,在商业中能够披荆斩棘成功创业,在交际圈能够一夜之间交友十几个,这样的老板看起来非常有行动力也非常有实力,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很容易见诸行动,更为现实化。也就是说,如果这一类型的来访者察觉到了内心的痛苦,往往不会停下来深入地去探讨内在发生了什么,而是更希望有人能够给他一贴药膏,直接贴上就好。他们也会更倾向于要建议和指导,而不是往内在察觉和探索。
之所以要见诸行动,首先是因为它很快。
比起漫长的咨询或缓慢地修整,直接行动会带来更快的愉悦感,并且能扫除等待的焦虑。
也就是说,人们在焦虑的时候往往倾向吃一些什么,做一些什么,或者干脆出去玩儿,都是常见意义上的见诸行动。
但是一时的满足之后,内在的冲突并没有解决,痛苦仍然存在。
其次,见诸行动是防御的需要,为了保存人们认为自己核心的部分。
还是以上面的老板为例,之所以他们需要这么努力赚钱,这么辛苦打拼,倒并不完全是为了金钱,更多的是这样的方式长久以来成为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模式。靠着赚钱,被人尊重,和形形色色人交往,这些都能够驱除一定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。并且给予他们自尊和自信的支持。
第三,见诸行动可能显示了他们人际关系的需要,即可满足,并且 重复过去的需要,用来对抗现实中的冲突性。
因此观察到见诸行动的当下,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探讨过去史和人们在过去情境中的体验。
胡炜